装修是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签订一份规范、详尽的合同,是避免后续纷争、保障自身权益的第一步。然而,许多业主因经验不足,常在签合同时落入陷阱。以下五大问题,正是多数装修合同中最容易被忽视却至关重要的内容。
有些合同只有一个报价表,缺乏对施工工艺、材料品牌、工程节点等细节的明确规定。
应对建议:
要求附带《施工项目清单》、《主辅材明细》与《工艺说明书》;
材料品牌、型号、施工方式(如是否使用瓷砖背胶、是否刷防水)必须落地。
“签合同时价格低、施工时处处加价”是常见陷阱。
应对建议:
合同中约定:任何增项必须经业主书面确认;
对“不可预见项”设定最高预算控制线(建议不超过总价5%)。
有些公司让业主一次性支付60%甚至更多款项,易造成后期被动。
应对建议:
建议采用多节点付款,如开工、水电验收、防水验收、泥木完成、竣工交付,每段对应付款比例;
最少预留10%的质保尾款。
合同未标明质保年限、维修响应时间,出现问题难以维权。
应对建议:
水电隐蔽工程质保不低于5年,防水质保2–5年;
写清保修响应时间、责任划分及维修方式。
施工中常听“放心我们一定用好材料”,但若未写进合同便难以追责。
应对建议:
所有承诺必须落地成文,特别是环保材料品牌(如碱克、大唐一品等)、施工标准等内容。
签好一份装修合同,不仅是法律保障,更是装修成功的一半。细节决定成败,合同内容要全面、清晰、可执行,才是真正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在签约前,不妨多花点时间审阅、请专业人士把关,让装修变得可控、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