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环保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消费者对“绿色装修”的关注从主材逐步延伸至施工过程中的辅材使用。尤其是在多起新房异味浓重、空气质量不达标的投诉事件中,甲醛、TVOC等污染物的持续释放已成为装修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据权威检测机构数据显示:甲醛释放不仅来自家具与人造板材,更集中存在于背胶、防水、瓷砖胶、界面剂等辅材环节。这些“看不见”的材料,因被长期忽视,正悄然成为甲醛污染的主要来源。
一、辅材是甲醛的“隐形来源”,释放周期更长、更隐蔽
传统环保意识普遍认为:甲醛只存在于板材和家具。然而在家装过程中,大量用于基层施工的化工类辅材,因涉及粘接、防水、找平等需求,普遍使用合成树脂、添加剂、乳液类原料,部分低端产品仍含有游离甲醛、苯系物、醛类防腐剂。
不同于家具板材一次性污染,辅材的甲醛释放具有以下特点:
释放周期更长:部分成膜类辅材可持续释放3年以上;
分布更广:从墙面到地面,几乎无死角;
检测更困难:多数隐蔽工程完工后无法回溯污染源;
替代门槛更高:施工周期紧、价格敏感导致环保产品推广缓慢。
因此,装修中的辅材污染已成为甲醛治理中的“灰色盲区”。
二、污染集中环节一览:哪些辅材最易释放甲醛?
结合行业抽检数据与施工实录,目前甲醛释放最集中的辅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瓷砖背胶
用途:瓷砖上墙增强附着力
风险点:部分背胶为低价合成胶乳,含甲醛基防腐剂与增稠剂;在施工与固化阶段易释放刺激性气体
解决方案:选用零甲醛水性聚合物配方,如大唐一品、碱克等品牌推出的环保型背胶产品
2.界面剂/地固墙固
用途:封闭墙体基层,提高附着力
风险点:传统产品多添加醛类防霉剂与挥发性乳液,长期释放VOC
解决方案:使用具备绿色建材认证的水性界面剂,成膜后无气味、无刺激
3.防水涂料
用途:厨房、卫生间、阳台等区域防潮封闭
风险点:油性或改性聚氨酯产品含有大量有机溶剂,封闭后释放期长
解决方案:优先选择水性防水产品,确保其无苯、无甲醛认证报告齐全
4.瓷砖胶与胶粘剂
用途:粘贴地砖、大板瓷砖或石材
风险点:低档胶粉配方为节省成本,可能掺杂工业胶、甲醛基交联剂
解决方案:使用符合JC/T547-2017等国家标准的环保瓷砖胶,避免杂牌原料
三、标准滞后+监管薄弱,行业需尽快补齐辅材环保短板
目前,国家对装修辅材的环保标准相较主材仍存在滞后问题。例如,部分辅材并无强制甲醛限量标准,导致市场上仍充斥“价廉质低”的化工产品,尤其在三四线城市整装公司、小型施工队中更为常见。
同时,业主对辅材了解不足,普遍只关注品牌主材,却忽视:
辅材是否有检测报告?
是否品牌正品?有无批次编号?
是否可追溯?施工后是否备案?
这使得辅材成为监管死角,也让很多“环保装修”仅停留在表面。
四、如何真正规避甲醛污染?三步选材策略值得参考
对准备装修或即将入住的家庭而言,想要规避辅材甲醛污染,可从以下三个维度入手:
①材料来源可查:选购正规品牌产品,避免非标包装、散装辅料;
②检测报告真实可验:查看是否具备国标GB/T18580、GB50325、绿色建材标识等环保认证;
③与施工方签署辅材确认单:明确施工用量、品牌、批次、使用位置,确保后期可追责。
同时,建议装修企业建立**“辅材白名单制度”**,将合格环保辅材纳入统一管理,保障每一户交付都用得安心、住得放心。
结语:真正的环保,从“看不见”的材料开始
甲醛不是只藏在柜子里,更可能藏在那一桶你未曾关注的背胶中。在强调“绿色家装”、“健康生活”的今天,辅材的环保性能才是装修品质的真正基石。
从材料升级到标准执行,从用户认知到企业管理,家装行业唯有正视辅材污染风险,才能真正实现“环保落地”而非“宣传口号”。
装修无小事,环保不含糊。下一次选材料,别只看表面,更要查“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