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双碳”目标深入推进与居民健康意识显著提升,绿色装修理念已从高端住宅逐步下沉至社区普惠工程、老旧小区改造、安置房建设等项目之中。尤其是以“无甲醛建材”为代表的新一代环保辅材,正在成为各地推动绿色人居建设的重要抓手。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底已有包括北京、杭州、成都、南京等二十多个城市,在社区类建筑改造或新建项目中,明确提出使用低VOC、无游离甲醛、绿色建材认证的装修材料,并将其纳入施工监管与招标要求,标志着绿色装修正从理念落地为政策与执行标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一、“绿色装修”从商品房走进社区工程
过去,绿色装修多见于商品房、别墅、高端公寓等私域空间,装修辅材选用是否环保,更多依赖开发商或业主的自我选择。但随着城市更新政策推进,社区工程项目迎来新建设高峰,政府主导的学校、养老中心、社区活动室、廉租房、老旧小区翻新等逐步成为绿色建材推广的重要阵地。
例如:
南京市住建局在2024年10月出台《绿色建筑进社区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新建社区公建空间、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优先选用无甲醛、低VOC材料,列入绿色装修标准体系”;
深圳龙华区多个城中村改造项目中,已在水电辅材、墙面找平、瓷砖铺贴等多个施工环节全面采用绿色环保型材料;
成都市社区托育中心项目招标文件中,背胶、防水、地坪材料均要求提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
这意味着绿色装修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刚性执行的公共建设指标,同时也为建材企业开辟出全新增长空间。
二、“无甲醛建材”成为装修选材新风向
在绿色装修推进过程中,消费者与项目方最为关心的就是室内空气质量问题,而甲醛作为长期以来“家装污染”的代名词,自然成为首要治理目标。
为此,众多建材企业开始发力“无甲醛、零添加”技术,推出环保型辅材产品。例如:
瓷砖背胶领域,如碱克、大唐一品等品牌,推出零甲醛添加、低VOC释放、可直接用于儿童房及封闭空间的环保型背胶,广泛应用于学校、养老中心等项目;
墙面找平材料采用植物胶基技术,代替传统工业胶粉,减少游离甲醛释放;
防水与界面剂使用水性环保乳液配方,满足室内环保等级A类以上标准。
同时,越来越多的社区项目开始要求施工单位提供材料绿色建材产品认证书、第三方环保检测报告、产品溯源码,使环保建材选型从宣传口号走向系统化管理。
三、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企业加速产品绿色升级
政府在推动绿色装修落地方面的动作日益频繁,不仅体现在工程建设标准上,还通过财政、税收、信用评级等方式引导企业参与绿色建材转型。
例如:
多地设立绿色建材目录,只有通过绿色认证的产品方可进入社区工程采购体系;
针对绿色改造项目,部分城市给予企业材料采购补贴或评审加分;
企业参与绿色社区工程可作为申报“绿色工厂”“绿色建筑示范单位”的资质条件之一。
这些政策红利正在推动大量建材品牌加快产品线环保化进程,从**“能满足标准”向“主动引领标准”**迈进,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技术动力。
四、居民环保意识提升,绿色装修需求端也在进化
随着装修知识普及和互联网口碑传播,居民对“环保家装”的理解越来越深入,不再满足于“表面无味”,而是更关注看不见的材料层级是否真正达标。
尤其是在涉及儿童房、老人居住区、长期封闭空间等敏感区域时,用户普遍更倾向选用具备环保认证的品牌辅材。例如:
在知乎、小红书等平台,关于“瓷砖背胶有没有甲醛”“儿童房装修能用哪种防水材料”等问题搜索量大幅增长;
多个整装公司将环保建材明细、认证书、使用品牌标识作为营销与信任建立的重要一环;
家装用户开始主动询问背胶、找平、腻子、胶水的环保参数,**“只认品牌,不信杂牌”**成为主流趋势。
这一变化也意味着绿色装修已经从政府推动逐步变为市场自驱,辅材品牌若无法匹配环保标准,势必面临市场淘汰。
结语:绿色建筑不只是外壳,辅材决定内里品质
绿色装修的加速落地,既是建筑行业环保理念深化的表现,也是用户需求进阶与政府监管共振的结果。在这场“从里到外”的建材革命中,谁能提供真正无甲醛、可验证、体系化的环保辅材解决方案,谁就能赢得社区工程与家庭用户的双重信任。
2025年,无甲醛背胶、防水、界面剂、找平料将不再是“增配”,而是新时代装修的“基本配置”。绿色家装,不止看得见,更要呼吸得安心。